《前奏曲1-沉没的教堂》-德彪西
《前奏曲1-沉没的教堂》-德彪西
德彪西 debussy
《前奏曲1-沉没的教堂》-德彪西
德彪西 debussy
德彪西 debussy
未知
C调
古典
中等
原版曲谱
105
《沉没的教堂》(La Cathedrede engloutie)是第一卷《前奏曲》中的第十首,完成于1910年。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法国布列顿(Breton)半岛的一个传说。据说古代被淹没的伊斯大教堂时常在早晨升出海面,而且还能听见钟声和僧侣们咏唱经文,但不久教堂又会沉入海底。德彪西巧妙地借用这一题材,以独特地钢琴音响描写了该传说的景象和神秘气氛。 乐曲开始时,以很轻力度的演奏,来表现平静水面中混合着的被淹没的钟声。当大教堂在钟声中浮出水面时,钢琴的音量逐渐增强,直到钟鸣的泛音在空中回响。教堂中传出唱诗班的歌声在平行的三和弦的衬托下,断断续续,显得既清晰,但又遥远。类似管风琴的持续音构成的声部绵延不绝,增添了教堂的神秘、凄凉。最后,教堂钟声般的音响渐渐消失,在钢琴踏脚板的辅助下,持续地奏出重复的低音。音乐消失前,教堂的歌声再次传来......。 这是德彪西一部最具神秘性,同时也是最通俗、最受人喜爱的前奏曲。篇幅虽不大,但处处显露出大师的手笔。德彪西以其生动的笔触、多变的旋律与和声,以及钢琴所特有的丰富表现力,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中音画,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味和遐想。 沉没的大教堂(无写作日期)灵感来源于古老的布雷顿传说:沉没海底的伊苏古城大教堂一日黎明从Douarnenez海浪中升起,透过晨雾,传来教堂的钟声、管风琴轰鸣与优雅的宗教合唱。夜晚重临,潮水复涨,城市与教堂重又隐没水中。此前奏曲生动刻画了雾色,潮水,教堂,钟声意境。第1-6小节空洞五度和声如晨雾稀薄大海宁静。7-13小节在三个八度E持续音(远钟)中穿透出哼唱的中古旋律。14-15雾色渐浓,16-22海浪渐涌,城市从海中升出,传来远方传来的钟声。轮廓越来越清晰,22-27小节钟声渐近,28-41小节庄严雄伟拱顶在宏大管风琴音响中耸立滚滚波涛之上。42-46小节钟声与回响渐渐远去。44开始Ab(G#)持续音之上,47-67小节响起德彪西音乐中极少出现的长线条歌唱旋律,由低到高再到低、由弱至强又渐弱的教堂歌声,一个巨大拱形既是合唱又是管风琴,典型的教堂景象。68-71低音区全音阶音响如雾霾重起,在F#-G#三全音渗出C持续音。72-83小节极低音区回荡着以主音C持续音为中心的海浪,从海浪中传出密克索里底安调式平行三和弦管风琴-合唱的宗教歌声,越来越弱,随着84-89小节薄雾重起,回到乐曲开端四度和弦的空洞音响,在高-中-低三个不同音响层面上叠合成庄严的C大调主和弦上结束一天各种瞬间的光色。
表情
PC播放器不支持打开此曲谱,请在手机、平板端播放。